“找啊找啊找工作,找到一個好工作,敬個禮,握握手……”
HR:“您回去等通知吧!”通常HR說回去等通知,而不明確是否錄用,正常情況下是真沒戲了,職場人也別傻傻的真的回去等通知,還是要接著找工作,發(fā)簡歷,面試……
那么是什么原因?qū)е侣殘鋈饲舐毷∧??在小編看來,無外乎以下五點:
1.找工作沒目的
無論是剛畢業(yè)的職場人,還是在職場已經(jīng)摸爬滾打幾年的,總有一些人做事缺乏目的性,放到找工作上就是盲投簡歷,碰到哪個算那個。結果導致應聘的時候要么不符合自身要求,白白浪費時間;要么工作一段時間后離職,接著找下一份工作。HR不是傻子,有經(jīng)驗的HR可以通過對應聘者的面試了解到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。
2.準備不足
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找工作面試一定要準備充足。比如事先對即將面試的企業(yè)進行了解,了解公司地址、乘車時間、企業(yè)業(yè)務……準備充足的求職者更容易給HR好感。
然而現(xiàn)實中更多地職場人則是沒有絲毫準備,面試遲到不說,對即將面試的公司也缺乏足夠的了解,那么你是來干什么了呢?
3.太把自己當回事
經(jīng)常有HR抱怨,現(xiàn)在不少年輕人,本事沒多大,倒是很有勇氣開口要薪資。結果當然是面試失敗,企業(yè)需要的是人才,需要的是對自我有認知的人才,盲目自大的求職者是很容易被刷掉的。
4.缺乏耐心,不能吃苦
應聘者:“能給我開1萬嗎?少于這個數(shù)咱們就沒必要談了!”
HR:“……”
應聘者:“我來這里工作,你讓我干這個,這打雜活是本少爺應該干的嗎?”
HR:“……”(臉上笑嘻嘻,心里MMP)
缺乏耐心,不能吃苦是當下不少年輕職場人的通病。什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課本上的陳詞濫調(diào)就不在這里多說了。
5.性格優(yōu)柔寡斷
這點用更確切的說法是缺乏自主意識,喜歡問別人。這樣別說工作,再找工作的時候就是個問題。請看下面這組案例:
HR:“您期望薪資是多少?”
應聘者:“您覺得我值多少錢?”
HR:“6000怎么樣?”
應聘者:“好啊好??!”
HR:“6000有點多,您沒有經(jīng)驗,您這個崗位我們只能開到5000”
應聘者:“5000啊,也可以!”
HR:“其實5000也有點高了,以您目前的狀態(tài)公司最多開到4500”
應聘者略顯猶豫,但還是點頭同意。
上述片段的求職者其實是一個缺乏自主意識的人,起碼定位不明確。不要抱怨HR一直壓低薪資,如果你真的有底氣,當HR第一次壓價的時候,職場人完全可以做出反應。對自我認知不足,在職場是很難找到工作的,即便找到了,也是被坑的命。